時下不少學校把面試學童的音樂技能列入考慮,有些更要求小學前已學會兩種樂器,本地家長通常在小朋友剛滿3歲就讓他們開始學琴,以求升學順利。
再者,音樂能陶冶性情、有益身心,讓孩子自幼學習音樂,除了提高其表達能力、自信和情商外,亦有助腦部發展,訓練身體的協調,提升聽力、記憶力和智力^,數拍子、學節奏有助孩子打好數學基礎,透過輕鬆的形式讓幼童習慣學習,也能提升他們的專注力。
幼童學習樂器是大勢所趨,這學前「必修課」會變成子女成長路上的苦差事,還是意義重大的人生樂趣,除了導師,家長的角色亦不容忽視!
潛而默化影響大
有英國大學音樂與心理學者聯手研究*父母如何影響子女的音樂學習,發現受家長支持的孩子在音樂上成就較高。相反,如果父母對音樂沒興趣、甚少關注及參與小朋友學習音樂的過程,則其子女普遍較易中途放棄。
所謂支持和參與,不一定要本身會彈樂器或與子女共同學習,光是在家播放音樂、聆聽孩子彈奏、給予適當的鼓舞與稱讚,就已經幫助很大。
愉快學習是關鍵
學琴少不免考試,但若以考試為本,孩子會對音樂學習感到壓力,抱著被逼為回應家長期望而學習的心態,很多熬到考完八級合格就會等不及「擺脫」鋼琴了。
然而,若自幼培養出小朋友學習樂器的興趣,把學習新歌、練習與享受的好心情劃上等號,明白琴試成績只是音樂路上的成長證明,那麼就算孩子考完八級、演奏級而不打算將音樂發展成事業,家裡的鋼琴仍會是安撫他們情緒、排解壓力的管道,繼續為他們日後的人生帶來裨益。
Comments